德化縣,隸屬福建省泉州市,位于福建省中部,泉州市西北部,介于東經(jīng)117°55′~118°32′,北緯25°23′~25°56′之間,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,總面積2232.16平方千米。根據(jù)第七次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,德化縣常住人口為332148人。截至2023年2月,德化縣轄12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,縣政府駐潯中鎮(zhèn)鳳池街10號。
德化縣是千年古縣,五代后唐長興四年、閩龍啟元年(933年),由永泰縣析出歸德場置德化縣。1985年,撤晉江地區(qū)建地級泉州市,德化縣屬泉州市管轄。境內(nèi)山多、水足、礦富、瓷美,素有“閩中寶庫”之稱。陶瓷生產(chǎn)歷史悠久,是中國陶瓷文化發(fā)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,陶瓷產(chǎn)品80%以上外銷,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是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(市)之一、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(chǎn)和出口基地。先后榮膺“世界陶瓷之都”“中國陶瓷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”“中國最佳生態(tài)旅游縣”“中國小水電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瓷都·德化”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早熟梨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油茶之鄉(xiāng)”“中國竹子之鄉(xiāng)”等稱號。
2022年,德化縣生產(chǎn)總值353.44億元,增長4.7%。
行政區(qū)劃
截至2023年2月,德化縣下轄12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:潯中鎮(zhèn)、龍潯鎮(zhèn)、三班鎮(zhèn)、龍門灘鎮(zhèn)、雷峰鎮(zhèn)、南埕鎮(zhèn)、水口鎮(zhèn)、赤水鎮(zhèn)、葛坑鎮(zhèn)、上涌鎮(zhèn)、蓋德鎮(zhèn)、美湖鎮(zhèn)、楊梅鄉(xiāng)、湯頭鄉(xiāng)、桂陽鄉(xiāng)、國寶鄉(xiāng)、大銘鄉(xiāng)、春美鄉(xiāng)。縣人民政府潯中鎮(zhèn)鳳池街10號。
風景名勝
九仙山風景區(qū)
九仙山風景區(qū)位于德化縣西北部的赤水、上涌、大銘三地的交界處。年平均霧日、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均列中國第二位。山中有奇石怪洞等12勝景,風景區(qū)內(nèi)有靈鷲巖、永安巖、蓮花巖等7座巖寺。九仙山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(qū)的一部分,與五蓮山隔壑相峙,素以“奇如黃山,秀如泰山,險如華山”而著稱。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,與五蓮山并稱雙絕。以其突兀的山峰,蒼翠的植被,古老的文化,形成以游覽觀光為主體的產(chǎn)品類型。1995年,松柏鄉(xiāng)政府正式將其列入發(fā)展計劃。修復了孫臏讀書院遺址,并重塑了孫臏像,開辟了孫臏書院游覽區(qū)。1998年,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(nèi),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(qū)。
岱仙瀑布
岱仙瀑布位于德化縣水口鎮(zhèn),主要由號稱“華東第一瀑”的岱仙瀑布、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,是一處生態(tài)旅游景區(qū)。沿赤石溪而上,一路溪水潺潺,濃蔭覆郁,林木蒼翠,藤蘿虬結(jié),蘊深涵幽,鳥鳴谷應,峰回壑蕩,構(gòu)成了獨特的原始生態(tài)幽境。油漏祭瀑布,溪水沿著寬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。岱仙瀑布,溪水從山勢險峻的高峰直瀉而下139米。
戴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(qū)
戴云峰“一柱撐空”,高出云表,因常被云霧所蓋而得名,是福建省中部主要山脈,福建省有名的“綠色寶庫”,素有“閩中屋脊”之稱。山體由大戴云、小戴云、中尖、白鹿貢、蓮花池貢、牛皮尖、大格貢等七座高海拔山峰組成,其中主峰海拔1856米,為福建省境內(nèi)第一高峰。戴云山景色秀麗,奇峰異石,有戴云十六景,特色的宗教文化、革命斗爭的歷史遺跡、珍稀的動植物活標本,可以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、生態(tài)安全保障、水源涵養(yǎng)、調(diào)節(jié)氣候、凈化空氣以及研究亞熱帶山地植被的興變演替。
石牛山風景旅游區(qū)
石牛山風景旅游區(qū)保留了原生態(tài)的風貌,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,具有“峰險、石怪、樹奇、洞幽”之美。由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,高1782米,是中國兩處古火山放射狀爆發(fā)口之一;特別是火山口內(nèi),堪稱天然火山立體模型活標本。景區(qū)擁有石牛山潛火山巖地貌等地質(zhì)遺跡資源,記錄了火山爆發(fā)、塌陷、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(zhì)演化過程,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學、火山構(gòu)造學等學科的天然博物館。山中有一名剎“石壺祖殿”,是閩臺兩地的道教圣地;發(fā)源于石牛山的岱仙瀑布,飛流直瀉139米;號稱“閩中第一漂”的岱仙溪竹筏漂流,盤旋10千米。